时评:短命建筑拷问城市管理者智慧

建材知识 2024-12-02 10:35:58 浏览 2
刚搬到新居没几年,却接到一纸通知称又要拆迁搬走。日前,浙江省绍兴市下辖的嵊州市三江街道合新社区的上百户村民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五年前,当地因多个项目的建设,该村整体拆迁安置到现在的合新村,有的村民今年才刚搬入。但今年8月,村民突然接到通知,称合新村已被列入嵊州市“十三五”规划城中村改造区域,要求村民必须在11月底前腾空新居搬走。  建成不到5年的居民楼,如果在修建过程中不存在重大过失,想必还达不到危楼的年限。于情于理,这些新居都不应该这么短命。但是,因为市政府的一纸规划,几近崭新的建筑却要被强制爆破拆除,这显然让人有些难以理解。对于城市的建设者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对于上百户村民来说,这也是一种巨大的折腾。  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短命建筑的现象并非孤例。今年9月10日,由何镜堂院士亲自操刀设计、曾经获得建筑领域最高奖“鲁班奖”的武汉大学某教学楼,在建成仅16年后,因为“破坏东湖风景区规划”被迫爆破拆除,就引发了外界的诸多质疑。此外,相关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拆除的建筑面积约为4.6亿平方米,每年因过早拆除房屋导致的浪费近4600亿元;其中,不合理拆除的竟高达90%;不合理的拆除中,因商业利益、形象政绩等原因严重不合理拆除的占55%。可见,中国建筑的短命例子,比比皆是。  为何有这么多短命的建筑?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规划的朝令夕改,城市管理者的盲目决策。城市建设本应该是百年大计,应当有着长远的规划,但可惜的是,由于地方政府对于政绩工程的追求和对商业开发的需要,很多城市规划在一开始就走入了误区。很多城市规划没有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把关,即便有相应的专家建议,最后也往往让位于政府官员的个人意志,仓促出台。此外,一旦出现城市的一把手换人,很多既定的规划往往推倒重来,原计划的建设项目半途而废,城市建设格局再度变动。  短命工程频发的背后,是公共资源被浪费,公众利益被漠视。如何让这种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呢?笔者认为,首先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的制定过程,提高其科学性、严肃性、延续性。有关部门在出台规划时应当充分尊重相关领域专家的科学建议,全面听取规划区域内居民的个人意见,尽量避免政府官员的人为干扰。其次,要建立城市规划的事后追责机制。对于那些规划执行中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出现大拆大建的行为,应当依法向之前的政府管理者、政府决策者进行严肃问责,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彻底杜绝短命建筑的出现。 “建筑培训”公众号 最新建筑新闻资讯 河北省建筑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知识竞赛举行 深圳举办2024年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质量月”观摩活动 山西绘就建筑领域节能降碳路线图 王铁宏:建筑产业的新质生产力要围绕新型建造方式、新型服务业、新型业态 汕头:科学处理建筑垃圾实现“变废为宝” 吉林省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建筑行业防水工职业技能竞赛在长举行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