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建筑其实也挺冤的
日前,江苏阜宁惊现一座山寨版“悉尼歌剧院”。据悉,该建筑坐落于当地尚未开放的公园内,该公园系阜宁年度重点工程,总投资近5000万元。此前,阜宁曾因斥资数百万元打造山寨世博“中国馆”,引起广泛关注。(9月9日《深圳晚报》) 从山寨世博到山寨歌剧院,阜宁算是和山寨建筑较上了劲儿。作为一个财政并不宽裕的地方,动辄以世界级的山寨作品“语不惊人死不休”,且出手如此阔绰,难免会遭遇民意反弹,立时口诛笔伐者众。骂自然有骂的理由,抛开侵权嫌疑不说,动辄砸钱搞山寨,一看就让人觉得不靠谱:抄袭说、形象说、政绩说,在凋敝的民生背景下,愈发显得正义凛然。 山寨建筑早就是一种“潮流病”:山西蒲县的山寨“鸟巢”,宁夏银川的山寨“天安门”,山西临汾的山寨“天坛”……从美国白宫到国会山,从中国鸟巢到水立方,能抄则抄,能仿则仿。这些山寨建筑之所以遭遇口水一片,诘责的理由无非有二:一是没钱还穷得瑟,靡耗纳税人的血汗;二是这些建筑主旨鲜明,搬得莫名其妙。分析下来的结果就是形象工程成为官员逆流向上的“投名状”,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我们很少去反思:为什么穷地方如此痴迷山寨建筑?为什么明知要挨骂还是欲罢不能?谁都不是傻子,财政与智商显然不会成正比,唯一的可能,就是山寨建筑也是某些公权部门的次优选择。有人说,看吧,山寨的地方都是财力不济的,简直是“丑人多作怪”,真正有钱的地方是不会如此幼稚荒唐的。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荒唐逻辑。有钱的地方不是不爱建筑,只是不会囿于财政的能力而去山寨而已,因此,当他们树立起光怪陆离的建筑,没有人会质疑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因此,本质上说,山寨建筑的问题不在于“山寨”而在于“建筑”。 经济不宽裕地区搞的山寨建筑,突兀而刺眼,假设它们富甲一方,是不是就可以随意在标志性建筑上天马行空了呢?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考量:一者,山寨建筑之所以绵延不绝,表因是中国建筑界的现状使然,我们不妨看看这些数据:譬如1999年,上海评选出的50个经典建筑中,一半是外国人的作品;1952年至2000年上海共建造了6亿平方米的建筑,却没有培养出一个世界级的建筑大师;近年来,一二线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绝大部分都是由外国人设计的……有钱的请国际大师,没钱的只能山寨;二者,以建筑推介城市或以建筑拉动地方发展成为一个屡试不爽的“真理”,虚张声势也好,惊心动魄也罢,建筑拉动GDP是不争的事实,在山寨建筑触目惊心的背后,是更多“创意型”建筑的批量诞生——同样是靡耗财政,同样是拍脑袋决策,同样是枉顾民生,“山寨”凭何承受更多的原罪? 山寨建筑其实也挺冤的:好比有钱的去整容做人造美女,没钱的东施效颦就被骂得一败涂地——诡异的是,骂的理由竟然是“天然绿色”、“原生态”。我们的眼睛,有时就是会出现如此错觉。 最新建筑新闻资讯 河北省建筑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知识竞赛举行 深圳举办2024年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质量月”观摩活动 山西绘就建筑领域节能降碳路线图 王铁宏:建筑产业的新质生产力要围绕新型建造方式、新型服务业、新型业态 汕头:科学处理建筑垃圾实现“变废为宝” 吉林省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建筑行业防水工职业技能竞赛在长举行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